1975年5月的一天,贺诚家中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,打破了平静的氛围。贺诚的老伴周越华听到电话声时,不禁感到有些紧张,因为这里很少接到电话。贺诚拿起电话,电话那头迅速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:“喂!是贺诚同志吗?中央有位领导同志点名要见你!”
“找我?你确定是我吗?难道是搞错了?”贺诚带着困惑的语气询问道。
对方稍作停顿,语气变得稍微平稳:“是你,绝对没错。我刚刚接到邓副总理的电话,他特别指名要见你,只是没有找到你的住址和电话,所以才让我通知你。你待会儿最好不要外出,会有专车来接你。”
电话刚一挂断,不到半小时,果然一辆专车停在了贺诚家门口,贺诚也随即被接上车,向中南海的方向驶去。一个小时多后,当贺诚回到家时,情绪显得有些激动,甚至未等周越华开口问,他便迫不及待地说:“毛主席给我批示了,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!”
展开剩余83%1972年6月26日,贺诚怀着迫切的心情,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信中表达了他渴望重新投入工作的急切愿望,并坦诚地写下了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思考和感受。
两天后,6月28日,毛主席亲自收到了贺诚的来信。对于贺诚,毛主席并不陌生。贺诚在革命年代中的表现,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读完信后,毛主席迅速作出批示:“贺诚同志来信,请中央处理。我意应予工作。”
随后,周恩来、叶剑英、李先念等领导纷纷批示支持。由此,贺诚从山西被调回北京,安排了住所,并不久后接到周总理的指示——去岳阳调查当地的“三废”治理问题。
贺诚接到任务后,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,直接前往岳阳。那里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引进了外国成套设备,虽然已开始生产,但由于管理混乱和人才浪费,不仅未能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,反而严重污染了环境,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活。
贺诚和他的团队深入实地,依照周总理的指示,整顿了生产管理,严格控制了排污,并对因排污问题给周围居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处理。在经过约四个月的整治后,当地的“三废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,贺诚带领小组顺利回到北京。
回到北京后,贺诚以个人名义向周总理递交了工作报告。报告中,他分析了岳阳问题的根源,并指出军队并不具备管理这样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条件,建议将企业管理工作移交给地方政府。周总理快速审批了贺诚的报告,并指示余秋里同志安排三方会议,尽快完成移交工作。
此项工作成功完成后,贺诚开始在家中闲居,等待组织上新的任务。贺诚的女儿贺礼荣常常前来探望父亲,陪他聊天,解解闷。1975年春节,贺礼荣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,一起过年,吃了团圆饭。饭后,贺礼荣对丈夫说道:“爸爸呀,总是把心事压在心里,不愿说出口。我是他的女儿,得为他说话。记得以前,爸爸曾和邓副总理有过接触,看来他们关系不浅。我们不如写封信,问问邓副总理看看爸爸的情况如何?”
丈夫想了想,回答道:“这个办法不错,咱们试试。”
两人行动迅速,决定写信给邓小平。由于贺礼荣仅上过几年的学,便把信的写作任务交给了读过大学的丈夫。经过一番斟酌,一封简短的信草稿便完成了,信中大意为:为爸爸争取工作机会。信写好后,家中识字的成员一一检查,确认没有问题后,便将信寄出,很快便送到了邓小平的办公桌上。
几天后,电话中的惊喜到来了。
邓小平在见到贺诚时,握住他的手,关切地问:“老贺,怎么没工作了,不来找我谈谈?”接着,他又说:“你的女儿贺礼荣,正是她把你的情况告诉我的。看过她的信后,我向毛主席汇报了,毛主席听后非常惊讶,说:‘贺诚同志的工作问题我不是在1972年就批示过了吗?怎么现在还要再议?’尽管如此,毛主席还是重新给出了批示……”
邓小平递给贺诚批示,信中写道:“贺诚无罪,当然应予分配工作。”毛主席的这一批示很快在中央内部传开,很多人都为贺诚感到高兴。他的老战友们得知消息后,纷纷来到贺诚家中道贺,院子里一时间热闹非凡。
有一位性格开朗的老战友笑着说:“老贺,这次可真是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!”
贺诚开心地与这些老战友们谈笑风生,回忆起曾经的点滴,气氛十分融洽。
至于贺诚的工作安排,毛主席的批示明确:任命贺诚为总后第一副部长。毛主席对贺诚的信任可见一斑。
每当谈及毛主席,贺诚总是感慨万千:“我能有今天的成就,完全是得益于毛主席的领导。在革命年代,我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无数宝贵的经验。”
回顾历史,1929至1930年,毛主席和朱德带领红军主力向赣南、闽西进军,在当地开展土地革命,打击地主阶级,组建农民自卫队,迅速建立起革命根据地,覆盖了二十多个县,人口达250万。随着根据地的发展,红军中医疗资源的匮乏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。早在井冈山时期,毛主席就高度重视卫生医疗问题,并将建设红军医院列为三大要务之一。
在1930年,中央开始派遣医务人员进入根据地,贺诚便是其中之一。1931年,贺诚应中央指示离开上海,前往江西宁都,成为中央根据地的军委总军医处处长。在这里,贺诚肩负起了红军卫生工作的重任,并很快意识到,红军的卫生状况亟需改善,尤其是战地医院资源短缺和士兵患病率高的问题。通过深入调查,他决定加强卫生教育,普及防病知识,以减少常见病的发生率。
通过调查和实践,贺诚认识到,红军的卫生防病工作至关重要,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才能保证红军的战斗力。在毛主席的支持下,贺诚积极推动了医疗改革,开设了卫生学校,培养了大量卫生人才,并且努力改善医疗条件。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的紧张问题,也大大提升了红军的战斗力。
在1949年后,贺诚始终没有停止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贡献。直到1975年,贺诚因身体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,但他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,关注医疗事业的发展。他看到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,心中充满了欣慰。1977年,邓小平同志曾在一次散步中提到:“贺诚同志是个好同志,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。”
1992年11月8日,贺诚将军在北京去世,享年92岁。他的一生,始终为国家、为人民奉献,堪称伟大的革命家和医学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股票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